「亞太經濟合作」(APEC)從1996年開始,對於性別議題就有相當的著墨,舉行相關會議外,亦從性別角度採取具體且重要的措施,簡介如下。
1996年由APEC各經濟體產、官、學界及民間團體組成非正式網絡「婦女領導人會議」(WLN),屬於APEC的外圍會議,每個APEC的經濟體都常設一名「婦女領導人會議」的連絡人,為會議在該經濟體的聯繫窗口及負責人。「婦女領導人會議」每年舉行一次,由當年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」東道國主辦,旨在推動亞太地區婦女參與經濟發展,並為各經濟體女企業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機會,同時致力於將性別觀點整合進APEC的工作中。
接著,1998年「亞太經濟合作」在菲律賓召開第一屆「婦女事務部長會議」(MMW),是國際組織首開部長會議探討婦女相關事務之始,會議議題主要以經濟事務相關之中小企業、工業科技、人力資源發展等為主,並決議將成立「婦女事務專家任務小組」(Ad-Hoc Task Force on Women),在一年內完成「亞太經濟合作」加強婦女相關工作的綱領,即「整合婦女參與APEC架構」(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Women in APEC),以期逐步將性別工作整合至APEC所有論壇中。
為了有效推動在1999年通過的「整合婦女參與APEC架構」,「亞太經濟合作」在1999年10月於「資深官員會議」(SOM)下設置為期兩年的「性別整合諮詢小組」(AGGI),主要負責對「亞太經濟合作」各工作小組及專業部長會議等進行宣導、推廣,使其成員瞭解「整合婦女參與APEC架構」的內容及意涵,並爭取各工作小組及論壇等能在推動相關工作時落實該架構之建議,並增加性別議題相關研究或工作計畫,各經濟體也必須回報執行狀況。
在「性別整合諮詢小組」的努力下,墨西哥政府於2001年1月將原來的「國家婦女委員會」(National Commission for Women)改制為「國家婦女局」(National Institute for Women);韓國於2001年1月成立「兩性平等部」(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);日本總理辦公室的「性別平等局」(Gender Equality Bureau)則在2000年12月完成一份性別影響評估報告(Gender Impac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),並據此組成一專家委員會,來評估各部會工作對促成日本成為性別平等社會的影響。其他經濟體在性別整合的架構上亦有具體進展。
後來在「資深官員會議」的同意下,「性別整合諮詢小組」小組延期至2002年底,為了接續後來性別整合的工作,2002年「資深官員會議」決議自2003年起成立「性別聯絡人網路」(GFPN),由各經濟體指派一名性別工作聯絡人(Economy Gender Focal Point),和各論壇指派一性別工作聯絡人(For a Gender Focal Point),以及秘書處提供一名性別整合工作專案主任(Gender Integration Program Director)共同組成,意使性別議題成為「亞太經濟合作」下之常設議題,每年集會一次,以對資深官員提出工作報告,並協助各論壇落實「整合婦女參與APEC架構」。目前,「整合婦女參與APEC架構」即由「性別聯絡人網路」統籌推動。